在拼音語言的閱讀研究中發現:兒童的閱讀是與聽力有密切的關係的,特別是兒童對口語音韻結構的敏感程度。這樣的發現不少學者認為是所有語言通用的,但先前研究卻沒有檢驗非拼音文字的閱讀是否也是如此。
Tan et al. (2005) 的發現質疑了這個假說。實驗結果顯示:在中文閱讀中,寫字能力與識字能力的相關度大於音韻感知 (phonological awareness)。Tan et al. (2005) 提出下面的假設:在閱讀像中文一樣的非拼音文字 (準確地說是logographic writing),有兩大因素影響到識字能力:orthographic awaress (形體感知) 與 motor program (肌動程式)。形體感知有助於發展字形、字音與字義之間的連結;肌動程式有助於形成漢字長期的肌動記憶。
所以雖然很多人使用打字來教外國人漢字,但寫字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。不過,是寫字還是打字與識字的關連比較大,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。
參考文獻
Tan, L. H., Spinks, J. A., Eden, G. F., Perfetti, C. A., & Siok, W. T. (2005). Reading depends on writing, in Chinese.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, 102(24), 8781-8785. doi: 10.1073/pnas.0503523102
印象中曾志朗在更早以前的研究也提到了肌動碼的概念。
如果寫字的重要性無庸置疑,那…不知道在林教授看過的文獻中是否有人解答過下面三個問題?
1.除了反覆的手寫練習以外,有其他方法可以提升寫字能力嗎?如果有的話,那會是什麼?
2.除了手寫以外,還有哪些行為可以形成肌動記憶?
3.在電腦輸入越來越方便的情況下,手寫漢字還必要的理由是什麼?如果教學生手寫漢字,那…教學重點應該是什麼?應用面又是什麼呢?
希望林教授不吝賜教囉 ~
曾志朗教授或許提過這個概念,不過我沒看過他關於這方面的文章。如果你有的話,煩請告知。
1. 學界似乎並不是很關係漢字寫字能力,所以我沒看過相關研究。
2. 在心裡寫似乎也會形成肌動記憶,不過應該還是需要手寫一定次數。
3. 手寫漢字如果對記憶漢字沒有用的話,除了文化方面,似乎沒什麼必要的理由。
手寫漢字似乎是培養學生orthographic awareness的一個方法,所以教學重點應該在這裡。
“Orthographic awaress (形體感知) 與 motor program (肌動程式)。形體感知有助於發展字形、字音與字義之間的連結;肌動程式有助於形成漢字長期的肌動記憶。”
我通常一開始不願意立即教打字寫中文, 過了一年之後, 才教學生用打字寫中文。
我覺得, 這真的很值得研究。
謝謝分享!
林老師好,分享一個有趣新發現。最近給班上4-5歲幼幼班學生,用筆順練習網站。看他們很努力用滑鼠,寫得不亦樂乎。雖然是因為還不太能控制滑鼠的原因,造成他們必須重復很多次,(因而把筆順記得很清楚)。多數小小孩不覺氣餒,覺得好像玩遊戲,一定要練到成功。還有這些平常上課都不太開口的學生,當他們在看同學做筆順練習時,都自動會說‘再試一次’或’寫得很好,嘉獎一次‘(模仿筆順網上的練習錄音回饋)。 在這個練習後,我再給他們紙,筆練習,雖然筆還不是握得很好,可是他們寫得快多了。(和以前光講解筆順,而沒用電腦滑鼠練習比較)。 我很好奇,如果讓他們直接用觸控筆或手指在觸控式的電腦練習,這會比用滑鼠容易多了。不曉得成效是否相同?
99-1 網上種子班學生 陳燕燕 (慢慢把去年暑假所學,應用在今年的教學)
我想用觸控板效果應該會不錯,因為有些小孩子手部肌肉發展比較慢,所以4-5歲的小孩不一定會拿筆了。
很有趣的發現,謝謝你的分享!